应用领域 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组合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主要是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污水处理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计算,进水BOD5按200mg/L计。 主要的组成部分:1.水解酸化池;2. 接触氧化池;3. 杂质沉淀池;4.消毒处理; 1. 水解酸化池 该工艺主要处理的就是对污水处理前进行预处理,将水中的废水进行一定的厌氧发酵,将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这是对污水处理前比较重要的步骤,可以直接影响后期的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时间,可以zui大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减少消耗。 2. 接触氧化池 氧化池根据水处理的污染程度不同分为好几个等级,普通型和加强型。一般根据处理的时间进行判断。处理时间不大于四个小时就使用普通型的氧化池,处理时间在4-6小时之间的使用加强型的氧化池。主要是使用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原污水中大部分**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利用污水中的**物为食料,将污水中的**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好氧菌的生存,必须有足够的氧气,即污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以达到生化处理的目的。好氧池空气由风机提供,池内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表面积比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池底采用旋混式曝气器,使溶解氧的转移率高,同时有重量轻、**化、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0.5-5 m3/h接触池为二级) 3. 杂质沉淀池 污水经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一步沉淀去除脱落的生物膜和部份**及无机小颗粒,沉淀池是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当含有悬浮物的污水从下往**动时,由重力作用,将物质沉淀下来。沉淀池上部设可调出水堰,以调节出水水位;下部设锥形沉淀区和污泥气体装置,气源由风机提供,污泥采用气提方式输送至污泥好氧消化池。 4. 消毒处理 消毒池按规范;标准为3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消毒池增加停留时间至1-1.5小时。我公司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消毒池与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如用于工业污水,消毒池与消毒装置可以不要。) 5. 污泥好氧消化池 沉淀池所排放剩余污泥在池中进行好氧消化稳定处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量较少,清理时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到污泥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半年清理一次)。污泥好氧消化池上部设上清液回流装置,使上清液溢流至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较常规工艺污泥量减少了15~30%,整个工艺的剩余污泥终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由于采用缺氧处理技术,在处理水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部分污泥的减容处理,简化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同时水解(酸化)池内污泥稳定,容易处理与处置。 3)基建费用低,运转管理方便 水解(酸化)工艺基建费用较常规初沉池基建费用低,且不需要大量的水下设备维护,处理效果稳定,管理方便。 生物吸附-生物膜过滤法(A-BF法)处理工艺由A级和BF级组成,以串联方式运行。在A-BF法的工艺研究中,A级只按A-B法研究中推荐的工艺参数运行[2](A级曝气时间为0.5h,混合液污泥浓度2~3g/L,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1~0.7mg/L,A级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1.7h),A级之后的BF级属于生物膜工艺,通过在附着有生物膜的滤(填)料层间曝气充氧并结合过滤工艺,构成生物膜滤池。该池为淹没式层间曝气,下向流等滤速变水头过滤,以粒径为2~6mm的焦炭作为滤(填)料,滤料充填高度2m,在此池内可同时完成生物氧化降解**污染物与截留脱落的生物膜和悬浮物的作用。空气从距滤料底部25~40cm处通人,一方面有利于发挥下层滤料表面生物膜的氧化降解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整个生物膜滤池的贮污能力,延长反冲周期。曝气点以下25~40cm厚的滤层起到过滤的作用,进一步截留水中悬浮物和脱落的生物膜,完成固液分离过程。由于生物膜生长、固着在比表面积较大的滤料表面上,这就使得池中容纳着大量微生物,从而在体现出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的特点的同时,又能保证滤池在较低的污泥负荷下运行,为进一步氧化降解经A级处理后污水中剩余的**污染物提供了可靠的**,进而获得优良处理效果,保证了出水的稳定性。 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改进型,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它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小时,能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不产生沼气,流程简化,并在基本不需要能耗的条件下对**物进行降解,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如**酸类)。经过水解后的污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清水区排出池外进入后续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所以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泥得以稳定减容。在水解酸化池中,主要以兼性微生物为主,另含有部分甲烷菌。 水解酸化池中COD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以及大分子物质降解为**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包括硫酸盐的还原、氢气的产生及少量的甲烷化过程等。 *特优势 (1)曝气时,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 (3)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SS)较低,低的SS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适用范围 CASS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连续进水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一方面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比SBR工艺更简单。 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而言,CASS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当处理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可以在反应地的低水位运行或投入部分反应池运行等多种灵活操作方式;由于CASS系统的主要核心构筑物是CASS反应池,如果处理水量增加,**过设计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可同样复制CASS反应池,因此CASS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阶段建造和扩建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得多。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1)负荷 生物滤池的负荷是反映生物滤池工作性能以及设计的关键参数,它分**负荷与水力负荷两种。 **负荷(N)从本质上反映了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常以BOD5计量,单位为kg BOD5 /(m3·d)。普通0.15~0.3,高负荷1.1左右。 水力负荷,即单位面积或滤床容积每日处理的废水量,前者又称水力表面负荷(qf),单位为m3 /(m2.d),或m/d,故又称为滤率;后者又称为水力容积负荷(qv),单位为m3/(m3·d)。普通1~4,高负荷5~28。 **负荷高的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增长快,就需要较高的水力负荷。但对浓度一定的**废水,当**负荷确定以后,水力负荷也即确定。 通过二沉池出水即处理水回流,可以调节**负荷和水力负荷之间的矛盾关系。 2)处理水回流 对高负荷生物滤池与塔式生物滤池,常采用处理水回流这一措施。回流有下述优点: ①不论原废水的流量如何波动,滤池都可得到连续投配的废水,因而其工作较稳定; ②可以使进水保持新鲜而减少臭味; ③用细菌连续接种滤池; ④除去失去活性的生物膜,因而降低膜的厚度并抑制滤池蝇的孳生; ⑤均衡滤池负荷,提高滤池效率; ⑥当原废水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毒物质时,回流可补充营养物质,稀释和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其有害程度。 缺点: 缩短T;降低进水浓度,减缓生化反应速度,同时,使难降解的物质产生积累,在冬天降低水温。 (3)供氧 生物滤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是依靠自然通风提供。 影响滤池通风的主要因素有:池内温度与气温之差、滤池高度、滤料孔隙率及风力等。当水温**气温的差值愈大、滤池愈高、滤床孔隙率愈大、风力愈大时,自然通风的条件就愈好。 (4)滤床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 滤床的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量大,净化效果好;空隙率大,通风效果好,不易阻塞,净化效果好。 (5)滤床的高度 滤床的上层和下层,生物膜量和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滤床的高度大,去除效果好,但去除率逐步下降。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CycleAeration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这种工艺是在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1968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1986年美国国家**正式承认CCAS工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成为目前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